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溫哥華資訊

溫哥華地產

溫哥華教育

溫哥華財稅

新移民/招聘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年銷33億的中國"神藥" 是諾獎奇跡還是騙局?

QR Code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這是一款僅在中國上市的藥物,巔峰時期曾一年賣出 33 億。“神經內科、內分泌科、神經外科、耳鼻喉科、骨科、康復科、兒科、老年科……你可以想象這是怎樣龐大的一個市場。”有醫生這樣說。然而,在廣泛應用於多種疾病的 20 年裡,至今沒有任何一家藥企公開其 III 期臨床數據。


2019 年,它被調出醫保,成為自費藥物。但時至今日,在互聯網公開平台上搜索,仍有不少患者仍在使用。

它究竟是中國的“諾獎奇跡”,還是騙局?


從諾獎到中國“神藥”

鼠神經生長因子的“中國神藥”之路始於 2003 年。

這一年的 1 月 6 日,廈門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(現為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)生產的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恩經復,獲得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,適應症為正己烷中毒性周圍神經病。

隨後,媒體紛紛以“世界首個神經生長因子產品獲國家批准”報道這一消息,生產藥企也將鼠神經生長因子稱為“迄今為止唯一由中國人率先產業化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成果”。



廈門日報》報道


圖源:未名醫藥官網神經生長因子(Nerve Growth Factor, NGF)最早從小鼠肉瘤細胞和蛇毒液中提取純化[1],被認為能夠維系神經組織的發育,加速神經元的生長。

1986 年,Rita 和 Stanley 兩位科學家因為發現 NGF 和表皮生長因子(EGF)而獲得當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[2]。不過,這一年的諾貝爾獎卻一直被爭議和質疑籠罩。




圖源:諾貝爾獎官網截圖

1994 年,瑞典《每日新聞(Dagens Nyheter)》刊登報道揭露,意大利衛生部部長因收受藥企賄賂被調查,期間他供認,一家意大利藥企曾拿出 140 億裡拉(現約合 50 億人民幣)捐助諾貝爾委員會以嘗試推動 Rita 獲得諾獎,以此為該藥企與 Rita 合作研發的一款神經營養性藥物?CronassialTM?增加可信度。[3、4]

Nature、Science?也相繼對此事件進行報道[3,4]。Rita 本人承認了和藥企之間的密切關系,但對諾獎相關的指控則進行了否認。諾貝爾獎委員會對此也並無實質性調查結果披露。

不過,Rita 和這家意大利藥企合作生產的神經營養性藥物,經執法部門調查,被認定通過賄賂獲得上市批准。隨後,CronassialTM?這款藥因“療效不明確”,且可能引起格林巴利綜合征等嚴重不良反應被全面停售[8]。

盡管諾獎的爭議沒有定論,但圍繞著 NGF 的研究卻一直在進行。其中,鼠神經生長因子(mNGF)由於提取工藝簡單,與人 NGF 同源性高,受到了較多關注。
點個贊吧!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    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,等著您的高見呢
上一頁12345下一頁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在此頁閱讀全文
   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1455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.0019 秒